高级搜索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观点 » 正文

中外虾业专家传递四大行业信号:对虾病害蔓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24  来源:南方农村报  浏览次数:65
核心提示:行业大咖,世界盛会,为期两天的第九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研讨会,于12月8日在中国对虾之都湛江落下帷幕。600多人的高端学术研讨会,参会者大多数是国内外高校、研究所专家学者、在读研究生和企业代表等。
  高规格的学术会议,虽难以对一线生产者带来最直接指导,但会议传递出的信息却为对虾行业带来一些信号,从中可以看出行业的技术难点及突破趋势。
 

信号一
 
  很明显,EMS病原研究已经成为短期内无法得出结论的学术难题,无论结论如何,短期内其对一线生产的指导意义已然不大。从与会者的发言中可以明显感受到,高密度、高产量的对虾养殖时代已经宣告终结。
 
  研讨会上,Lightner教授正式确定了EMS/AHPND与特异性副溶血性弧菌的关系,称AHPND致病因子来自特异性副溶血弧菌,所有致病的副溶性弧菌中都包含一种-89序列基因,这可能是引发病害的关键序列。
 
  Lightner 教授对如何预防深表无奈,“它一直在扩散,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研究出阻止疾病扩散的方法。”
 
  在Lightner教授研究的基础上,台湾成功大学罗竹芳教授在副溶血弧菌致病株与非致病株的基因体测序与比较研究中,发现了对虾AHPND相关的-69KBP质体。此质体上带有与光杆菌同源的昆虫相关的毒素(Photorhabdus insect-related Pir toxins,PirA and PirB),在自然缺乏或基因删除此Pir毒素试验中,致病株明显失去致病能力,证明副溶血弧菌的Pir毒素是引起AHPND的关键。
 
  就如同癌症研究,有效治愈癌症是医学界的世纪难题,是无数研究人员要不断攀登的科学高峰。但对于普通人,虽然无法了解癌症的病理或治愈方法,但依然可以通过科学饮食、合理运动方式有效预防。对于普通养殖者来说,理性养虾,可能比期盼找到EMS真凶更重要。

 
  信号二
 
  对虾病害日益复杂,甚至超出水产的范畴。对虾养殖必须综合考虑环境、各类投入品等因素,系统性面对和解决病害问题。这是产业链相关环节的企业未来努力的方向,也是值得开发的商机。新人养虾、纯靠经验养虾、傻瓜式养虾,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Pir毒素蛋白通过质粒基因翻译而来,该质粒是如何进入对虾体内的,罗竹芳和Lightner均表示目前尚不太清楚,但他们认为可能源于其他物种,因为PirA和PirB与一些植物中发现的毒素蛋白同源性极高。
 
  对此,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黄倢研究员也有类似观点。黄倢介绍,其研究团队2010年在全国各对虾主产区采集的AHPND病例中,分离到了12株副溶血弧菌,其中得到一株高毒力副溶血弧菌,并找到了该菌株VPP19高毒力蛋白。
 
  黄倢指出某些其他种类细菌,如哈维氏弧菌和金氏发光杆菌也能检出VPP19,且对对虾表现出类似致病性。
 
  黄倢还介绍了一种病毒性对虾偷死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对虾肝胰腺萎缩、发暗或变浅或发红,壳软,生长缓慢,腹部肌肉发白,病虾死底,30-80天累积性死亡,高温期死亡率增加,该病毒目前暂时被命名为“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在对CMNV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该病毒与昆虫类发现的类似病毒有较高的同源性。
 
  黄倢大胆提出了“可持续的虾类健康控制体系”,即包括生物安保控制和微生物学控制两大体系,前者含生物安保计划,生物风险分析,病原监测,无疫育苗场建设,SPF种苗培育和养殖场生物安保;后者含病原微生物资源,功能基因微生物表达,抗病微生物投喂防病,抗病微生物饲料强化,微生物增强生物絮团,有益微生物环境改良。

 
信号三
 
  从今年各地养殖反馈的情况看,对虾病害有蔓延之势,且短期内无可逆转,生态防控,理性、稳产将成为主流,透支环境、掠夺式的养殖方式将很快被市场淘汰。相关投入品企业的技术服务思路、营销理念、开发策略、市场目标都应及时调整。在养成率不高,无特效产品的情况,能否因应趋势提出有效的服务模式、养殖模式成为竞争成败的关键。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何建国表示,对虾肝胰腺坏死症(编者注:结合中国对虾养殖一线“偷死病”的说法,及国际上对EMS/AHPND的描述,何建国将其统称为肝胰腺坏死症(HPNS))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条件致病菌、有害理化因子、有毒藻类三类因子的综合作用。出现HPNS的根本原因是养殖生态系统絮乱,生态系统抗应激能力弱,不能有效控制条件致病菌和有毒藻类的发生。
 
  何建国认为对虾养殖过程可分为早期生态系统、中期生态系统和晚期生态系统。
 
  早期生态系统是指培水期和对虾大量摄食饲料期,约30天。此阶段池塘营养盐缺乏,有益藻类和益生菌失去持续调控生态系统的功能,不能抑制条件致病菌和有毒藻类的产生,是对虾养殖早期发生HPNS的根本原因。
 
  中期生态系统是指养殖约20-70天时期,此阶段随着营养盐大量输入,容易产生老化的藻类和益生菌,非功能性藻类和益生菌过多,失去了生态系统调控功能,生态系统紊乱。这是对虾养殖中期发生HPNS的根本原因。
 
  晚期生态系统是指约养殖70天以后时期,此阶段营养盐的输入大于有益藻类吸收和益生菌的转化能力,有益藻类和益生菌作用达到最大值,仅依靠有益藻类调控和益生菌调控已经不能维持健康生态系统,这是为什么目前对虾养殖难以超过80天的原因所在。
 
  何建国表示,养虾一定要使早期生态系统尽快进入中期生态系统,使中期生态系统不要过早的进入晚期生态系统。控制养殖环境容纳量、生态防控是实现对虾养殖成功的重要保障。

 
  信号四
 
  激素注射或可替代亲虾剪眼柄,生物育苗技术在对虾领域或很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对种苗企业是一大利好。
 
  广东海洋大学陈兆明教授表示,通过研究亲虾“剪眼柄”促进亲虾性腺成熟机理,其进行了对虾催产激素研究。如果该项研究成功,给亲虾注射催产激素,就可以促进其性腺发育及预测准确的产卵时间,替换替代传统“剪眼柄”方法,从而避免育苗过程中对亲虾的伤害。陈兆明教授表示,目前该项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可以提高虾苗数量,提高虾苗体质及抗病力,从源头保障对虾种苗质量。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公司地址: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潮排山潮排路昌源楼A2-A37777 电话:13926340003(陈主任) 13926345553(陈总监) E-mail:yjyxz88@126.com
Copyright 2014-2019 yuxiang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04114号-1
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渔乡子水产交易信息平台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友情提醒: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行业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