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观点 » 正文

2017-循环水养殖效益究竟能否干过传统养殖模式效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23  来源:科学养鱼  作者:周陆 张友良 江芝娟 俞宝根 张国奇  浏览次数:258
核心提示:2017-2数据说话:循环水养殖效益究竟能否干过传统养殖模式效益
 

数据说话:循环水养殖效益究竟能否干过传统养殖模式效益

 
 

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是当前淡水鱼类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养殖方式,在渔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传统养殖模式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弊端已愈发显现。人力、土地和能源等资源越来越匮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使水产的一线养殖生产必须转型、调整方式。鉴于此,进行养殖模式的创新和养殖技术的改进即是摆在水产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鱼模式理念最初由Auburn University提出,并于2013年引进至中国。2014年我们在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五厍基地开始致力于该理念的模式构建和养殖试验。鱼类的代谢物是养殖水体水质恶化的重要来源,本模式创新之一即是通过吸污泵将鱼类代谢物从集污池吸出后排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收集。沉淀所得的鱼类代谢物用于蔬菜及鱼草(黑麦草、苏丹草)等植物的有机肥料,上清液经水生蔬菜(空心菜、茭白)净化区(4米×120米)净化后重新进入池塘。如此,既有效地改善水质,又为种植业提供肥料,实现水产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有机结合。经三年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和改进设施设备,更新养殖技术,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养殖模式。模式主要由曝气推水系统、半自动投饵系统、集聚式养殖池、集污收集系统和流水净化池塘5部分组成,分司推水增氧、半自动投饵、集聚式流水养殖、代谢物收集和养殖水体净化之职能。

笔者通过3年以草鱼为主的养殖试验,对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将2015和2016年度养殖效益与传统养殖方式进行比较,以期为现代渔业的转型升级探索新的养殖模式,进一步推进都市型生态养殖向前发展。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  

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鱼模式2套,包括:集聚式养殖池(25米×5米×2米)10只,水深1.6米,曝气推水系统14套,半自动投饵系统1套,集污收集系统2套和净化池塘4只(38000米2)。传统养殖池塘3只,分别为14674米2、20000米2和10672米2,池塘条件良好,水深1.7米。水电道路配套。3只池塘分别配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4台、5台和3台,远程风送式投饲机各1台。

试验鱼来自上海泖田湿地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试验鱼饵料为蛋白含量32%的膨化饲料,传统池塘养殖模式试验鱼饵料为蛋白含量28%的常规鱼沉性颗粒饲料。

2.方法

(1)传统池塘养殖:2个年度鱼种放养时间均为3月初,放养初期,进行试验鱼驯化工作。摄食正常后,根据天气、鱼类摄食情况和水温等因素,将日投饵次数提高至3~4次。每日巡塘,加强池塘养殖管理。定期检测水质,进行水质调控工作,确保水质情况良好。不定期使用消毒类和杀虫类药物,进行消毒与杀虫的预防工作。定期检查,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和调整投饲量。

(2)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殖:2014-2016年度分别为模式养殖技术探索阶段、改进阶段和完善阶段。通过三年的改进与完善,集聚式养殖池由最初的2套模式共6只改为10只,如此为增加养殖产量或降低放养密度提供保障;新建饵料运输行车,变人工送饵为机械设备送饵,形成半自动投饵系统,减少了投饵工作量和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力;集污收集系统由2014年的单泵手动吸污至2015年度的双泵手动吸污,使代谢物收集率较2014年度提高10.48%,再到2016年度的双泵自动吸污,设置吸污往复次数和时间间隔,吸污设备即自动运行,解决了白天人工开启设备比较繁琐和夜间无人开启不能吸污的弊端,使代谢物收集率较2015度提高约44.47%。于2015和2016年度在净化池塘内近塘埂2米水面处种植空心菜,增强水质净化能力。另外,新建80千瓦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用以提供模式所需的电力消耗,年发电量9万千瓦时。

二、结果

1.2种模式2个年度的养殖产量情况

种模式2个年度的放养与收获情况分别如表1a和表1b所示,结果表明:2个年度合计面积为80000米2的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中,总产量为307038千克,净产量为216902千克。2个年度合计面积为90700米2的传统养殖模式中,养殖鱼类总产量为242324千克,净产量为152605千克。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2个年度的饵料系数均值分别为2.10和1.58,传统池塘养殖分别为2.68和2.59。2015年度,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和传统养殖模式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2356千克/亩和1778千克/亩,2016年度则分别为2762千克/亩和1785千克/亩。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2个年度

代谢物收集率

取试验鱼代谢物湿物质100千克,采用自然晒干(风干)法获得试验鱼代谢物干物质。每次收集的代谢物湿物质均进行称重。代谢物收集率计算公式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其中,Rcollect为代谢物收集率,Wi为各次所收集的鱼类代谢物湿物质质量,K1为代谢物干物质在湿物质中的占比,K2为草鱼表观消化率,W饵总为试验过程中所投饲的饵料总量。

吸污设备经过两次改进后的代谢物收集效果如表2所示。以表观消化率为72.44%计,收集效率结果表明:第一年度、首次改进后和二次改进后代谢物收集率分别为29.17%、39.65%和84.12%, 首次改进和二次改进后较首次改进后分别提高10.48%和44.47%。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3.2种模式的运行成本

2种模式2个年度的运行成本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2个年度运行成本为221.09万元,传统养殖模式为176.91万元。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和传统养殖模式养殖净产量每千克的成本分别为饲料7.90元、8.06元,电费1.23元、1.02元,劳动力0.32元、1.38元,土地资源0.50、0.80元。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和传统养殖模式总成本每千克分别为10.21元、11.59元。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三、讨论

1.2种养殖模式的代谢物收集

传统养殖模式是当前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养殖模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鱼类的代谢物尚无法收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和人们对水产品质量需求的不断提升,其发展的局限性不可忽视。前阶段多地开展的拆围网拆温室行动,充分说明了传统开放式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而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有效地结合了高密度、水体增氧和循环水养殖的技术,并通过集污收集这一关键技术对养殖鱼类代谢物进行收集。2年的试验共收集14.3万千克鱼类代谢物,2016年集污收集系统经改进后收集率达84%(干物质),基本解决了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排泄物对水质的污染问题。

2.2种模式的劳动力使用比较

当前,水产养殖仍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亟需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迈进。通过2年2种模式的养殖产量和劳动力使用的比较,表明生产同等重量的鱼类产品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所需的劳动力仅为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的1/4左右,对降低劳动强度和工作量具有明显的优势。

3.2种模式的水和土地资源需求比较

当前,水和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特别是包括上海在内的国内一线城市,该问题更为凸显。本研究中,对2种养殖模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池塘养殖模式单位产量所消耗土地资源仅为0.26米2/千克,远低于传统池塘养殖0.37米2/千克,且在养殖过程中无需换水,仅少量注水用于补充蒸发和渗漏等原因所产生的水体缺失。因此,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殖较传统池塘养殖具有节地节水的特点。

4.2种模式电能消耗的比较

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的曝气推水系统为24小时开启状态,因此其单位净产量电能消耗较高(1.23元/千克),高于传统养殖模式(1.02元/千克)。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现已通过建造1套80千瓦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用以提供模式所需的电力消耗,年发电量达9万千瓦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2种模式的经济、投资效益比较

经济效益是决定行业能否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水产养殖亦不例外。水产科技工作者们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提高效益,促使行业不断繁荣。本研究中,将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和传统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养殖净产量的单位成本低于传统模式1.38元/千克。养殖池土建投资70万元,单位面积产量以3000千克/亩计算,每年每亩可增加收入约3000元,全年共18万元,约4年收回投资,投资回报率较高。 

笔者经3年的养殖及工艺改进,发现该模式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规模(至少20个集聚养殖池为一套运行设备),并且要有完善的自动化智能操作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其内在各功能的有机配合,体现该模式的最大优势。作为一种新型养殖模式,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收集的大量鱼类代谢物难以处理。今后在推动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发展进程中,可以和粮食、蔬菜生产相结合,鱼类代谢物作为有机肥还田也可以经加工后作为商品有机肥使用。综上所述,池塘低碳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具有节地节水、节约劳动力和绿色环保的特点,符合“十三五”渔业创新生态、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的目标要求。

(本文转自中国水产养殖网)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公司地址: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潮排山潮排路昌源楼A2-A37777 电话:13926340003(陈主任) 13926345553(陈总监) E-mail:yjyxz88@126.com
Copyright 2014-2019 yuxiang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04114号-1
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渔乡子水产交易信息平台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友情提醒: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行业图标